时尚因素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时尚因素

时尚因素诠释全新时尚潮流,打造最IN最潮的时尚论坛。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美学者研究认为:人类和动物一样具有第六感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Admin


Admin


美学者研究认为:人类和动物一样具有第六感
哲学及宇宙论2011-05-08 10:52:40阅读4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http://tech.163.com/special/00091MNL/sciobserve025 .html
【引言】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有一次碰到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这种现象便称之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人怎么会出现对未来的回忆呢?
科学家称这类感觉叫“第六感”。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有过吗?
(1)人脑中可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区域被发现
http://tech.163.com 2006-02-06 15:15:19 来源: 国际在线
人脑中可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区域已被发现
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而人类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多年来,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观点。
虽然,一些学者对人类也同样具有“第六感”的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但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线索,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解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控制“第六感”的区域被发现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月27日报道,研究者将他们的这一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之一,华盛顿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约叔亚?布朗表示:“我们的大脑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
布朗说:“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们不得不在互相排斥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时候,或是人们犯错之后,大脑额叶部(frontallobes)的前扣带脑皮质(anteriorcingulatecortex,ACC)就会变得活跃。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事实上,当人们有可能犯错的时候,甚至是在人们作艰难的决定之前,大脑的这一区域就在学着认知这些因素。看起来,它似乎是在扮演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当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时,它会提前对我们发出警告,所以我们能更小心,同时避免犯更多的错误。”
试验过程中,研究者要求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对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提示作出反应。首先,屏幕上显示出一条白色或者蓝色的破折号,随后,这个破折号会转变成为一个指向左边或右边的小箭头。参加试验的人要按照屏幕上箭头的指示方向快速地,相应地按下左键或者右键。在这之后,会有一个更大的箭头出现在屏幕上,它要求参与者按下相反的键。随着第二个箭头出现的时间被推迟得越久,人们就更倾向于按照第一个箭头的方向按键,他们很难及时改变主意,避免按错键。
在容易出错的情况中,箭头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参与者的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表明,当屏幕上出现与容易出错相关的颜色的时候,前扣带皮质就更加活跃。在经历了很多次测试之后,这种效应就更加强烈。对此,布朗表示,当出错的可能性可能很高的时候,前扣带皮质似乎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
与精神疾病有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前扣带皮质在大脑处理认知事项,特别是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认知事项时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近些年来,这一区域成为科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这一区域发生异常和许多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等。
人们可以通过认知机制进行自我监控,同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项研究给人们提供了更为清楚的认知机制的图片,这对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也给人们提供了理解伴随着精神疾病出现的一些失常行为的更好的方法。布朗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扣带脑皮质区域是如何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早期预警系统发生崩溃的。这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就无法预先控制一些失常行为的发生。而另一方面,在那些患有强迫症的人们中间,即使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前扣带脑皮质也会向人们预先发出警告。”
布朗还表示:“有趣的是,在吸毒人员和患有帕金森疾病的人中间,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介入的证据。也就是说,似乎多巴胺在训练前扣带脑皮质认识到该什么时候发送预警信号的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动物“第六感”的故事很传奇
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 2004-12-02 12:09:33 来源: 北京科技报
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感觉有五种,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人都相信还有“直觉”,或者称之为“第六感”,尤其是女性。“第六感”到底存不存在?科学家至今不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回答。日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介绍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对动物第六感的机理获得了新发现。
动物“第六感”的故事很传奇
有趣的是,在动物界还存在着“第六感———对外激素(信息素)的感觉。科学家指出,外激素是由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用于影响同种动物的行为;感觉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这是一个位于鼻中隔底部的软骨结构。
英国著名动物心理学家丹尼斯巴登在他的《动物心理学》一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来研究动物的“第六感”,书中举出了几则非常有趣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英国远征军在法国和法军并肩与德国侵略军浴血奋战。
一天,一位躺在壕沟中的英国中士普林斯顿突然听到了几声熟悉的叫声,蓦地,他的心爱的猫柏拉图跳上了他的右肩。这位中士离家已有半年,在法国战场上不停地调动岗位,柏拉图是怎样找到他的呢?它是如何越过英吉利海峡的呢?使人无法理解。
有一位名叫菲特尔的英国外科医生从伦敦到苏格兰高原去旅游,不幸中途发生了车祸,他折断了一条腿而被送进了爱丁堡的一家医院。他在院中足足住了两个多月,在他出院前夕,他的心爱的猫凯蒂闯进了医院找到了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爱丁堡。
许多动物学家、心理学家、星相学家和幽灵学家等,纷纷找上门来,“拜访”这只奇异的猫。从伦敦到爱丁堡有好几百海里,凯蒂要经过许多丘陵、山地、密林和湖泊区,要知道苏格兰有数以千计的湖泊,并且还要越过泰晤士河,这件事到底应作如何解释呢?
还有在1940年,希特勒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时,在德国飞机袭击前数小时,有一些猫就在家中来回走动,频频发出尖叫声,有些竟咬着它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们迅速躲防空洞里去避难,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不仅猫有“第六感觉”,狗等其他动物也有此本领。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一条名叫华生的拉布拉多猎犬,一年多来总是在其主人艾米利.拉姆西癫痫发作的45分钟前,用爪子抓挠其主人,使拉姆西有足够的时间在病发前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准确率达到97%.没有人认真探索过猎犬何以能预知癫痫病的发作,有人猜测,猎犬可能能嗅出癫痫病发作前病人外激素的变化。
动物“第六感”来源有新说
为了破译动物们神秘的第六感,科学家对一些动物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日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介绍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对动物第六感的机理获得了新发现。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表的新闻公告介绍说,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老鼠进行的多项动物实验证实,老鼠是借助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简称MHC)对同类动物进行基因鉴别,获得第六感的。
此前人们已经发现,不同动物个体的MHC分子差别很大。而通过研究科学家进一步确认,这一差别是由于不同动物个体中控制产生MHC分子的基因存在的差异造成的。而老鼠正是借助于感觉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嗅”到了MHC分子的差别,进而获得了不同基因的信息,最终区分出不同的动物个体,形成了第六感。
鼠类的组织相容性基因被称做H-2基因,它有许多套。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群老鼠,它们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只有H-2基因有两种。在让它们配对交配时,研究人员发现雄鼠倾向于与自己的H-2基因不同的雌鼠交配。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与外激素有关。
在鼠窝的两个房间中,分别洒上两种雌鼠(一种H-2基因与雄鼠相同,一种不同)的尿,把雄鼠放进来,它会跑进由不同的H-2基因的雌鼠洒下的尿的房间,而如果房间里洒的是两种雄鼠的尿,则雄鼠选择房间的概率相同。反过来,让雌鼠选择,它也倾向于选择有不同的H-2基因的雄鼠。
由于这些老鼠的其他基因完全相同,说明这种对配偶的偏爱,完全是由于H-2基因的不同引起的。组织相容性基因被视为个体的标志,动物倾向于与携带不同的组织相容性基因的异性交配,可以视为一种防止近亲交配的本能行为。
关于“第六感”的争论仍将继续
国外有人把人类的第六感称为“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ESP)。30年前,美国曾以心理学家(90%为大学教授)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ESP的看法。当时认为肯定有和可能有的人数加起来仅占调查人数的17%.然而,70年代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伦.瓦库纳博士对全美主要大学2400名教授的调查结果表明:肯定ESP的占16.3%,认为大概存在的有49.3%,大概不存在的占19.4%,而根本就不承认的仅占10.9%,也就是说,美国大学教授中一半以上的人是相信第六感觉———ESP实际存在的。
如今,人体外激素已被科学界确认无疑,接受人体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也已找到。跟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类的犁鼻器是高度退化的。在胎儿和新生儿中,很明显有犁鼻器结构。新生儿似乎也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后代一样,能通过母亲乳头散发的外激素寻找乳房。但是随着婴儿的成长,犁鼻器逐渐退化。对564名成年人所做的解剖表明,70%的人不具有犁鼻器结构,剩下的30%的犁鼻器也是高度退化的。人类犁鼻器由两个很小的器官构成,位置在两个鼻腔的深部,有些人的犁鼻器开口可用肉眼看见,但多数人要用放大镜才看得见。
假想你拿着手电筒仔细观察鼻腔,将光线对准鼻腔前三分之一处,你会看到一个小孔。如果用显微镜,可发现小孔里是个管子,上面布满柱形细胞,称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有趣的是这种细胞在人体其它地方找不到,是犁鼻器独有的。人类也有组织相容性基因,称为HLA基因。和老鼠一样,HLA基因似乎也和人类的择偶有关。在美国南达科他州一个闭塞的社区,研究人员对其成员的HLA基因分布做了调查。该社区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早年移民的后代,内部通婚,很少有外来人口,因此HLA等位基因的种类相对较少。抽取血样检测HLA基因后发现,年轻人倾向于与那些与本人的HLA基因不同的人结婚,而避免HLA基因相同的。
科学家已经知道,性吸引力和择偶判断与人体外激素有关,人体外激素由皮肤制造并释放于周围的空间,通过人的犁鼻器感应,传入下丘脑。人体外激素可以是欲望的火种,反之也可以是强力灭火器。两个人如果外激素相谐,进而传递彼此吸引的信息,成双配对的几率自然比较大。这就是爱的“物质基础”。
应该说明的是,“第六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有些人对“第六感”的存在深信不移,而有些人却认为是无稽之谈。此外,科学界还没有给“五大感觉”之外的“第六感”命名,有人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提出是否可以把它叫做“类嗅觉”或者“情觉”———直接影响人们感情、情绪的感觉,国外目前通常的叫法是“费洛蒙感觉”。
动物学专家的解释
记者就动物“第六感”的话题,采访了国内相关专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普遍认为,在国际上对动物“第六感”的确切认定还未形成,文中所提的对外激素的感受目前被归纳在嗅觉范围之内,至于MHC分子显示出的免疫功能主要在哺乳动物中居多。对于寻找人类“第六感”的研究,科学家至今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它存在,但有趣的是,有相当部分人相信它存在。
(3) 人类“第六感官”在进化中消失
人类“第六感官”在进化中消失http://tech.163.com 2006-02-15 10:04:5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在对动物界进行探索后,科学家指出动物界普遍存在着对外激素(信息素)的感觉。外激素是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用于影响同种动物的行为。通过研究,科学家认定感觉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这是一个位于鼻中隔底部的软骨结构。目前,人类外激素也已被科学界确认,只是,接受人体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却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儿和新生儿中,还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
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人类身上还存在着其他“第六感官”,这些也是通过对动物的比较研究得出的。
鲨鱼在捕猎和水中游弋时能迅速地感知到电流信号。这种超强的能力曾被视为鲨鱼的第六感。日前,美国副落李达大学的马丁·科恩(Martin Cohn)及其实验室称发现了这一第六感官,并指出人类也具有此感官。该文发表在今年2月的《进化与发展》(Evolution&Development)杂志上。
马丁·科恩指出,鲨鱼头部有个能探测到电流的特殊细胞网状系统,被称为电感受器。鲨鱼就利用电感受器来捕食猎物。同样,鲨鱼还能借助地球磁场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辨别方向。马丁·科恩认为这就是鲨鱼具有第六感的表现。
为了对鲨鱼的第六感进行探究,美国研究人员对小斑点猫鲨的胚胎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测试,他们在鲨鱼的电感受器中发现了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s)的两种独立基因标志。神经嵴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各种组织的胚胎细胞。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嵴细胞从鲨鱼的脑部转移至其头部的各个区域,并在其头部发育为电感受器,成为鲨鱼独特的“第六感”。
人类的神经嵴细胞对人面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成员之一、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阿伯特(James Albert)表示人类也曾具有这样的电流感受能力。科学家认为所有的原始脊椎动物,包括人类早期祖先在内都具有电流感受能力。但随着它们的进化,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其他一些海洋生物,如鲟鱼和七鳃鳗等还仍旧保留着这种“超能力”。
(4) 记忆错觉: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对未来的回忆?
http://tech.163.com 2005-11-17 16:38:26 来源: 北京科技报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最高人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哲学副博士列昂尼德·卡拉谢夫有他的一套独到见解。他说,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记忆错觉是源于过度疲劳、大脑混乱,所以把未知当成已知,他却倾向这是一种“全息摄影错觉”。
人的灵魂是否会跨时间旅行?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恐怕都会有一次碰到突然萌生的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有一次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这种现象便称之为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人怎么会出现对未来的回忆呢?
大部分记忆错觉的表现形式都离奇得叫人难以置信,根本无法解释。
从古希腊以来,在编年史、年代记以及哲学和文学著作中,已经记录有一千多个故事,都说是有人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到了另外一个时代,而且他们还经常援引不少连自己也不知道的细节。因为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但是他们发现并描写这种奇怪的现象。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还为它取了记忆错觉这个名字。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大部分记忆错觉的表现形式都离奇得叫人难以置信,根本无法解释。比如说,有人相信预兆吉凶的梦,按迷信人的说法,这是他们的灵魂在定期回到过去“出差”,于是看到和体验到了一切。而等过几天甚至几年之后,当梦得到了应验,他们会惊讶地“认出”陌生的境况。预见就这样变成了回忆。另一些人则把这些归咎于在强情绪作用下产生的世代相传的“先祖记忆”。
对赞同轮回转世理论的人来说,记忆错觉还是他们有过前世的一个证据。
相信轮回转世理论的人很多,这里面还包括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比如说,毕达哥拉斯认为他的前世有可能是个牧人。西尔维斯特·斯塔洛涅认定自己的前世是一个游牧部落的监督哨。吉阿努·利夫兹呢,要按她说,前世曾是曼谷大庙的一个舞者。他们的记忆错觉都通过催眠术得到了证实,是催眠术让他们回了一趟自己的过去。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2岁时候就首次有过这种感觉。从那时起他坚信一点,他同时在过着另外一种生活,有时候还生活在18世纪。
杰克·伦敦和柯南道尔也描写过记忆错觉的情节。苏利克主演的喜剧《魔力》跟记忆错觉恰恰相反,也就是说完全是所经历的现实感觉。记得剧中主角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他在大街上找提纲时是挨着一个姑娘站着,由于看书入迷竟没发现走进了她的家。可到后来,在“神志清醒”时去到她家做客,才突然想起到这里来过。
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始用全息摄影来解释记忆错觉的秘密何在呢?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最高人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哲学副博士列昂尼德·卡拉谢夫有他的一套独到见解。他说,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记忆错觉是源于过度疲劳、大脑混乱,所以把未知当成已知,他却倾向这是一种“全息摄影错觉”。
在他看来,所谓全息摄影术的原理,就是拍出的照片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复现原照片的所有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成碎片,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原照片的整个图像。所谓“全息”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记忆错觉这种奇异现象很可能就是以相似方式形成的。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总要接触的整体资讯是以代码化形式存贮在大脑里,只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里。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像什么气味呀、声音呀、灯光照明呀、与相似情景的瞬间遭遇呀,都会诱使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仿佛5-10年前曾有过类似的境况。虽说如果细细分析,还是有不少不同之处。
卡拉谢夫还认为,17岁的青少年由于阅历不多,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境况还相当敏感,所以最容易出现记忆错觉。35-40岁的时候又会遭到记忆错觉的第二次冲击,不过这时的感觉中已缺少青少年时期的那种纯真喜悦,更多的还是一种神秘色彩。到40岁的时候,记忆错觉已经是一种对所有逝去的事物的伤感。那些忧郁症患者以及非常神经质和敏感的人一生中会常常出现记忆错觉。
麦当娜为何有她曾经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女婢的奇怪感觉?
著名歌星麦当娜在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当她第一次在北京参观故宫时,感觉像是对它的每一条偏僻小巷都很熟悉,所以她敢断言,她曾经是满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女婢。季娜·特纳也有过类似看到陌生物的奇怪感觉。她第一次来到埃及,却像是突然看到了熟悉的景物,于是猛然“想起”自己在法老时期曾经是哈特舍普苏特皇后的女友,或者甚至是皇后本人。而“007”绍·康涅利前不久表示,他前世曾是非洲土著民族一个尚武部落的医生。
卡拉谢夫认为这种说法相当荒诞,毫不足信。但是,比如说康涅利之所以会有这种怪诞思想,那是在他参加影片《一个好人在非洲》的拍摄之后,他在片中饰演一名医生。
列夫·托尔斯泰在给朋友的信中也描写了自己的一次记忆错觉经历。他有一次去打猎,正在追一只兔子,不料马蹄落入一个坑里,他从马上摔了下来,重重地跌倒在地,这时他突然清楚地记得,200多年前他是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也曾这么从马鞍上摔倒落地。有人问卡拉谢夫,这又将如何解释呢?
科学家的解释是:列夫·托尔斯泰经常骑马打猎,也曾多次摔倒过,因此其中一次摔倒出现了一种非常情况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记忆错觉的怪异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类似情况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使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
卡拉谢夫还认为,记忆错觉是一种能使人产生乐观主义的充满***幻想的美好感觉,还向人展示了世界有多复杂和神秘,所以并不足惧。
(6) 寻找人类第六感 http://tech.163.com 2006-02-15 09:00:52 来源: 方舟子众所周知,生理学上将人类的感官分成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分子水平上看,这种划分甚无道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觉,是通过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进行的。视觉比较独特,通过光受体感觉光线刺激,但听觉和触觉实际上是同一类,都是通过机械性受体感觉机械刺激。嗅觉和味觉也是同一类,它们具有化学受体,感受化学分子,只不过,嗅觉感受的是气体分子,而味觉感受的是液体分子。所以这五种感官,实际上是三种。除此之外,我们身体还有其他的感觉,例如伤痛性受体感受疼痛,温度受体感受冷热,渗透压受体感受渗透压,等等。这些感觉没有形成专门化的感觉器官,没有被算在内。
在动物界还普遍存在着第六种感官:对外激素的感觉。外激素是由动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用于影响同种动物(通常只针对一个性别)的行为。从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昆虫,到哺乳动物都用外激素相互联系。蛾用外激素寻找配偶,蚂蚁用外激素调节社会行为、标记食物线索,哺乳动物用外激素标记领地、发出警告以及寻找配偶。在哺乳动物中,外激素与尿液、汗液、性分泌液一起排出,并很快地蒸发、扩散开去。感觉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这是一个位于鼻中隔底部的软骨结构。虽然其感受器位于鼻腔内,但是外激素感觉和嗅觉并不相同。嗅觉感受器位于鼻粘膜,有大约一千种化学受体与嗅神经元相连。它感受的是气体化学分子,产生的神经信号被传导到鼻腔上方的嗅球,再通过嗅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嗅觉区域进行处理,引起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几乎总是有意识地感觉到的,并且经常唤起回忆。外激素的化学受体是一类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种类要比嗅觉的化学受体少得多。外激素的神经元也不像嗅觉神经元那样有鞭毛,它不能感受气体化学分子,而只感受液体分子。哺乳动物的外激素许多是蛋白质大分子,难以挥发,即使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也是以液体的形态,还有的外激素是通过嘴巴(比如互相舔舐)而抵达犁鼻器的。外激素与受体的作用,类似于体内激素和受体的作用,它产生的神经信号的传导路线也与嗅觉不同,先被传导到“副嗅球”,然后抵达下丘脑、垂体这些控制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分泌的区域。对外激素的感觉,完全是下意识的。它没有味道,不会唤起回忆,其产生的反应与以前的经历无关。它导致的,乃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反应。
我们对哺乳动物外激素作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对鼠类做的实验。在一个实验中,让一个笼子里的老鼠持续几天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然后把它们取出转移到另一个房间。原来的笼子不做清理(这样可保留残余的外激素),放入原先在安静的环境中悠哉游哉的老鼠,半个小时后,这些老鼠也和前面的那些老鼠一样变得神经兮兮,焦躁不安,抽血检查,发现血液中有大量的为对付紧张环境而分泌的激素。显然这些激素是在旧房客留下的外激素的刺激下分泌的。
外激素不仅能用于进行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影响生殖活动。雌鼠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每五、六天会发情一次,也就是排卵并允许雄鼠交配。如果一个笼子里养的雌鼠数量过多,雌鼠的发情(排卵)将会被抑制。但是,如果将其中某只雌鼠的犁鼻器摘除,她就会有正常的发情周期,说明对发情的抑制是由于其他雌鼠分泌的外激素引起的。对那些发情受抑制的雌鼠,如果闻雄鼠排泄的尿液,抑制就会被解除。那些发情期正常的雌鼠,在闻了雄鼠的尿,甚至是从尿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则会提前发情,那些从未发情过的“处女鼠”也会因此提前首次发情。但是如果把雌鼠的犁鼻器摘除,雄鼠的尿就不再能发挥作用,说明这种作用也是由外激素导致的。同样,雌鼠的外激素也会对雄鼠产生影响,会刺激雄鼠雄性激素的分泌,导致一系列的生殖行为。如果把雄鼠的犁鼻器摘除,他们就不再对雌鼠感兴趣,不愿意交配。
能不能在分子水平上做类似的实验,即不把整个犁鼻器摘除,而只把某个与外激素通讯有关的基因去掉呢?在犁鼻器中,有一种叫做TRP2的蛋白质,被认为与传导外激素信号有关。最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产生这个蛋白质的基因从雄鼠体内“敲除”,这样的雄鼠不再制造TRP2蛋白,无法接收外激素的刺激,预计将会使雄鼠失去交配的兴趣。但是,把这种“敲除”老鼠与发情雌鼠放在一起,却能正常交配,这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使他们很感失望。他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敲除”雄鼠的行为是否有别的异常。把雄鼠放在一个笼子中养一段时间后,它就把这个笼子视为自己的领地,如果放进别的雄鼠,会遭到袭击。这种好斗行为也是因为外激素的刺激引起的。但是,把雄鼠放进“敲除”雄鼠的笼中,“敲除”雄鼠却失去了攻击性,而且奇怪的是,他竟然试图与新来的雄鼠交配。如果把雌、雄鼠同时放入,“敲除”雄鼠将不做选择地试图与二者都交配。这些失去了TRP2基因的雄鼠,变成了温顺的、亢奋中的双性恋老鼠:制造爱,而不制造战争。(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2002.2.22.)
外激素的作用还和基因差异有关。这涉及到一大类被称为组织相容性基因的基因。它之所以得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做器官移植时人们发现,在有相同或相似的这类基因的两个个体之间做器官移植,不容易发生免疫排斥。鼠类的组织相容性基因被称做H-2基因,它有许多套。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群老鼠,它们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只有H-2基因有两种。在让它们配对交配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没有料到的奇怪现象,雄鼠倾向于与自己的H-2基因不同的雌鼠交配。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与外激素有关。在鼠窝的两个房间中,分别洒上两种雌鼠(一种H-2基因与雄鼠相同,一种不同)的尿,把雄鼠放进来,十次有八次它会跑进由不同的H-2基因的雌鼠洒下的尿的房间,而如果房间里洒的是两种雄鼠的尿,则雄鼠选择房间的概率相同。反过来,让雌鼠选择,她也倾向于选择有不同的H-2基因的雄鼠。由于这些老鼠的其他基因完全相同,说明这种对配偶的偏爱,完全是由于H-2基因的不同引起的。组织相容性基因被视为个体的标志,动物倾向于与携带不同的组织相容性基因的异性交配,可以视为一种防止近亲交配的本能行为。
人类也有组织相容性基因,称为HLA基因。和老鼠一样,HLA基因似乎也和人类的择偶有关。在美国南达科他州一个闭塞的社区,研究人员对其成员的HLA基因分布做了调查。该社区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早年移民的后代,内部通婚,很少有外来人口,因此HLA等位基因的种类相对较少。抽取血样检测HLA基因后发现,年轻人倾向于与那些与本人的HLA基因不同的人结婚,而避免HLA基因相同的。在1994年,几名瑞士动物学家做了一个更直接的实验。他们找来一批男子,叫他们在星期天晚上用无味肥皂洗澡,然后穿上一件衬衫,连续穿两个晚上,星期二早上交上衬衫。研究者把衬衫放在纸箱中,盖上开一个小洞,让处于月经周期中点(此时嗅觉最灵敏)的女子来闻这些衬衫,并记下其感受。每个受试女子要闻七个样品,一个是干净的衬衫,三个是那些HLA基因与她相似的男子穿过的,另外三个是那些HLA基因与她差别较大的男子穿过的。结果表明,女性喜欢乃至于陶醉于那些HLA基因与她差别大的男子的体味,却讨厌那些HLA基因与她们相似的。有意思的是,对于那些服了避孕药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与孕妇相似),结果刚好倒了过来。而且,那些HLA基因差异大的男子体味,往往让受试的女子想起现在或以前的配偶。在1997年,这个研究小组对男、女的情况同时做了实验。他们让121名男人和女人闻6件衬衫,其中2件是女人穿过,4件是男人穿过的。然后让他们对衬衫的味道打分。这个实验显示受试者非常不喜欢有与他们相似的HLA基因的人的体味,而对与之HLA基因差异大的人的体味,只略不喜欢或无所谓喜不喜欢,而且后者往往让他们想起自己的配偶或以前的配偶。有趣的是,这种喜欢程度只和HLA基因有关,而和性别无关:一个男人给一件被另一个男人穿过的衬衫味道打了本次实验得到的最高分。
鼠类显然是用外激素来传递组织相容性基因差异的信息,但是人类却可能用的是普通的体味,外激素是否也在人类择偶中发挥了作用,难以确认。事实上,生物学家一直否认人类人类有外激素。直到1971年,当时在哈佛大学(现在在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玛萨·麦克林托克(Martha McClintock)发表的研究,才首次使学术界开始认真对待人类可能也能不知不觉地用外激素传递信号。
民间向来有一种说法,住在一起的女性的月经周期会变得同步,但这种说法一直没有得到证实。麦克林托克对此做了认真的研究。她对一座大学生宿舍的135名女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生活在同一个宿舍的人(生理距离靠近)以及感情密切的好友(心理距离靠近),其月经周期都同步,以既是室友又是好友的人同步得最好。随后其他研究人员重复了类似的调查,虽然发现例外(比如服避孕药的女性,其月经周期由避孕药中的雌性激素决定,不会与他人同步),但大多数都证实了麦克林托克的结果。月经周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女大学生都处于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月经同步会不会是因此导致的呢?麦克林托克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因为那些在同一时间住在同一座宿舍,但是既不是室友也不是好友的女大学生,她们的月经并不同步。还有一种可能,这些室友或好友通过微妙的社会交流使得月经周期保持同步。室友或好友一般都相互知道月经情况,通过获得这种信息有可能下意识地控制了月经。这种可能性难以排除。但是麦克林托克主张第三种可能性,即这些女大学生是通过外激素相互影响月经周期的。
为了证实这个设想,麦克林托克首先用鼠类做实验。如果将雌鼠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她们的发情周期也会同步。麦克林托克将两组雌鼠分别关在两个笼子中,中间用一条通风管道连起来,并让风从一个笼子通过这条管道吹向另一个笼子。她发现,如果在上风口笼子中养的是发情前的雌鼠,那么下风口笼子中雌鼠的发情周期就会延长;如果在上风口笼子中养的是发情后的雌鼠,那么下风口笼子中雌鼠的发情周期则会缩短。麦克林托克因此认为,雌鼠的发情周期同步,是通过两种作用相反的外激素进行协调的。在1998年,麦克林托克对人类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她的实验对象是29名年龄在20到35岁之间的年轻妇女。这些妇女不能服避孕药,其中有9名每天用没有味道的皂洗澡,洗完澡后将棉花垫放在腋下收集分泌物。麦克林托克推测人的腋下会分泌外激素,因为那些确知能用外激素通信的哺乳动物在腋下都有分泌外激素的腺体,而且女性到了青春期,腋下开始会分泌明显的体味,表明这里发生了与生殖有关的化学变化。棉花垫在腋下放置8个小时后,被收集起来剪成小块,让剩下的20名妇女在早晨用它们涂擦鼻子下方,在6小时内不要洗被涂的地方。这个实验做了两个月,结果与在雌鼠实验中发现的相同:从排卵前(相当于雌鼠的“发情前”)的妇女收集来的腋下物质会使所有接受者的排卵日期提前并使月经周期缩短,而从刚刚排了卵的妇女收集来的腋下物质会使排卵日期推迟并使月经周期延长。由于在收集之前刚刚洗过澡,这些腋下物质并没有可觉察的味道,因此起作用的不太可能是普通的体味,而是某种无味的化学成分。其作用又与雌鼠的外激素相似,表明可能也是外激素。
在2000年,麦克林托克又宣布,外激素不仅能调节人的生理状态,对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影响。她测试的是两种人体分泌的类固醇:男性分泌的雄甾二烯酮(androstadienone)和女性分泌的雌甾四烯(estratetraene)。这两种激素本身是无味的,但经常分别被加到女用香水和男用科隆水中,它们被认为分别能吸引男性和女性。麦克林托克研究组让10名男人和10名女人在鼻子底下和脖子上的一个点涂上用丙二醇稀释的这两种类固醇。在做对照时,在同一地方涂上不加类固醇的丙二醇。然后研究者对试验对象做了一系列心理测验,比较这些化学物质对他们的思维和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测试对象进入实验室回答问卷,经过一段时间,参与实验的兴奋心情过了之后,情绪就会低落,甚至会生气。但是对那些涂了类固醇的女性,不管涂的是雄甾二烯酮还是雌甾四烯,自始至终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类固醇对男性的作用恰好相反,涂了以后心情反而变得更坏。测试对象在接触类固醇之后6分钟,心理状态就能发生改变。2001年,麦克林托克实验室提供了类固醇影响人脑功能的直接证据。他们发现,在吸入雄甾二烯酮后,大脑的下皮质和新皮质区域的血糖利用率发生了广泛的变化。这些区域并非专门用于嗅觉,其变化模式与那些能影响心理状态的化学物质相似。这就表明了化学物质即使未被有意识地察觉到,也能改变大脑的新陈代谢和功能。
在麦克林托克最近宣布这一系列发现之前,就有多人宣布发现、提取出了人类性外激素,并且将提取物、合成物投入市场销售。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带着强烈的商业动机,其可靠性向来受到怀疑。麦克林托克实验室提供了更为直接、可靠的证据,但是争议并未因此平息。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能在人的血液中检测到,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被散发到体外,更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是否真的在发挥作用。即使人体在散发外激素,我们也未能确认它们能通过什么途径被他人接收。跟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类的犁鼻器是高度退化的。在胎儿和新生儿中,很明显有犁鼻器结构。新生儿似乎也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后代一样,能通过母亲乳头散发的外激素寻找乳房。但是随着婴儿的成长,犁鼻器逐渐退化。对564名成年人所做的解剖表明,70%的人不具有犁鼻器结构,剩下的30%的犁鼻器也是高度退化的。在成年人犁鼻器中未能找到神经元,也没能发现有犁鼻神经传递信号。因此,成年人的犁鼻器不太可能具有功能。那么,如果外激素能影响成年人的行为的话,又是如何进入体内、传递神经信号的呢?对兔子和猪的研究表明,外激素也能通过嗅觉组织传递信号。2000年8月洛克菲勒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这项研究,检测人类外激素的受体似乎存在于嗅觉细胞中。已知鼠类存在着多达一百多种外激素受体基因,根据这些基因的序列,研究人员在人类基因组序列中进行搜索,看是否存在与外激素受体相似的基因序列。他们找到了8个类似的人类基因序列,但是有7个是不具有功能的“假基因”,只有1个是真基因。这个被称为V1RL1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人的鼻粘膜中。对11名来自不同族群的人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有两种V1RL1基因,结构略有差异。也许人类还有其他类似外激素受体的基因,不过不太可能有很多。这种受体是否在人类中真正发挥了检测外激素的作用,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人类的行为当然不会受任何单一因素的决定。人的择偶、求偶、性行为和繁殖行为受到无数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即使仅仅考虑生理因素,也同时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感官。人类无以伦比的大脑皮层使我们能够同时处理和综合来自各种感官的信息,而不会只受某种感官的操纵。因此可以肯定,外激素即使能够影响到人的行为,也决不会像在其他哺乳动物中那样起决定性的作用。寻找人类第六感的过程,恰恰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而影响它的因素,有的就像外激素那样难以捉摸。

http://fashions.365d365d.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