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林托克效应
麦克林托克效应(McClintock effect),是女性的大汗腺分泌有明显的周期性,与月经周期基本一致。过过集体生活的女孩子一定亲身体会或者听说过这种事,住在一起的女孩子,时间长了,月经周期会趋向一致,这叫做麦克林托克效应。有很多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就跟大汗腺分泌的某些物质有关。
麦克林托克效应-发现
这种现象很早就报导过,科学家们一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有人认为是类似的饮食或同处于一种压力下的现象,但都被否决了,因为住同一个学校宿舍或女子监狱的女性并未发生此种现象。调查显示,它也不是受言语的影响而产生——调查者起初怀疑这些女性互相告知别人自己的“那个事又来了”。
直到1971年,威尔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生麦克林托克观察135位志愿者的生理周期,发现在不到几个月时间里,大部分人确有同步的现象——有趣的是大家似乎都向一位主导者看齐,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趋于同步的不只是住在同一宿舍的人,而且同房室友和常在一起的密友也一样。
麦克林托克收集“主导者”腋下的汗水,让参与实验的女子擦在上唇,另一对照组则是擦一般的医用酒精。4个月后,前者的周期趋于一致,而对照组则维持不变。
麦克林托克将这个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指出女性能使其他人的经期与其一致,和人体信息素沟通或操纵有关。自此以后,这种女性的生理同步现象就被科学家称为“麦克林托克效应”。
麦克林托克效应-简介
研究者曾证实过,女性如果长时间在一起——如室友、密友、母女、姊妹,甚或工作伙伴,有一种倾向,她们的月经周会接近同一天开始,这种现象称为“同步月经”(menstrualsynchrony)。
当新的群体形成或当新的女性加入一个团体,大约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使月经周期同步化。在一个研究中,七位一起工作的生涯指导员,夏天她们刚合作时,月经周期差距很大,经过三个月后,她们的经期都在四天内相继来临。
至今尚不知道同步月经是如何形成的。研究者已排除一些简单的解释,像是类似的饮食或是同处于压力时期,因为住同一个学校宿舍或女子监狱的女性并未发生此种现象,它亦不是受言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当自己月经来时告知对方)。
许多研究显示这种月经的同步化与相处时间的多寡有关。某些有趣的实验找出一个潜在生理性的原因。研究者搜集一些周期规则妇女腋下的汗液混合酒精给实验组的女性闻,另外只拿酒精给另一组女性闻。经过数个月后,那些闻过汗液的妇女在给汗液妇女月经周期来的三天以内也都分别来了月经,而另一级未闻汗液的则否。因为这样的结果,科学家推测女性身体会随着生理周期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能触发其他妇女月经周期的。
人体信息素似乎也会造成初经的延迟。有一项研究比较女子住宿学校与男女合校的女学生,发现前者青春期较晚开始。对这个现象有两种解释:早进入青春期的女子释放的信息素抑制了后来者的发育;男性信息素促进了少女的生理变化。也许两种作用都有。
月经同步现象显示人体信息素对下丘脑的作用,下丘脑控制着人体的荷尔蒙系统,当然会影响经期。经期的长短与频率受荷尔蒙影响,而荷尔蒙又受下丘脑控制。研究显示主导女性释放的信息素可以影响其他人的荷尔蒙。
此种费洛蒙(pheromones,自体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可刺激引起同种生物之其他成员反应)的存在,已在许多动物身上发现,而且与某些特定的行为(包括求偶)有关联。如果研究者能在人类身上找到类似的“化学传达物质”,并测量它对男性及女性生殖行为的影响,将会非常有趣。